马伊琍涂松岩吵架好真实 这就很离谱了

有位心理学家说,我们80%的坏情绪都留给了最亲密的人。我是信这句话的。马伊琍曾在《圆桌派》里,坦然说起她的“作”。她说:“以前我有个不好习惯,就是不开心了不说出来,尤其是针对我爸妈。”

有一次,父母带她去买皮鞋。父母问:“这双好不好看?”马伊琍摇摇头。换家店,父母再问:“那这双要不要呢?”她还是摇了摇头。但马伊琍心里正嘀咕:哼!我就不说,我就要你们猜!


(相关资料图)

父母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当然不知道你想要什么。逛了一下午,最后什么也没买成。结果就是,她板着脸在那生闷气,活像欠她几百万似的,一家人都弄得不愉快。

马伊琍说:“其实我就希望他们猜出我要什么,然后强塞到我手里,我嘴上不要,但心里特开心。”

这着实令人惊讶向来以温柔端庄示人的马伊琍,居然也有这么“作”的一面坦白说,其实人人都有“作”的需求,包括男人因为人皆有情绪,而“作”的本质就是表达情绪然后,希望对方给予包容,最好还是无条件包容无条件包容?

陌生人肯定不行,同事领导更不可能。所以有了那句无奈之问:为什么我们总是把最坏的情绪,留给最亲密的人?

什么?最坏的情绪居然留给最亲的人!好吧,听着确实挺来气的但恕我直言,这是普遍的事实,而且也非常合乎情理我们先从关系的角度开始分析吧需要解释的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所有能建立稳定依恋的人际关系,都可以称为“亲密关系”。

比如父母,比如恋人,比如交心的闺蜜那么,无法建立依恋,也就是“无法交心”的朋友,我们会自动将其归为另一类——“非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占比很大挤地铁不小心踩了你脚的陌生人每天都对你示以微笑的同事酒桌上一口一个“兄弟”的酒肉朋友。

职场上你永远毕恭毕敬的领导。

在这些关系里,你会本能地选择礼貌,选择克制情绪,以呈现出一个谦逊君子的形象原因很简单,彼此都活在彼此的理性世界里和同事只想合作愉快和酒肉朋友只想建立利益关系,方便日后有求于人,因为绝对的理性,所以我们边界是分外清晰的。

我们不会轻易表达攻击,就像我们不会傻不拉几说:这位新来的同事,你可以抱抱我吗?你要真这么做,别人不是被你吓跑,估计就要向领导举报你精神有问题看来世界还是公平的我们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了陌生人,也把最坏的一面留给了陌生人——拒绝爱,拒绝情感,拒绝你一切心灵的渴求。

既然世界是公平的,当我们把坏情绪留给最亲密的人时,你说,我们还留给他们什么?爱与温暖我对同事、陌生人也很客客气气但我对女友就没那么“客气”了写稿写得实在烦时,如果她在玩手机,我可能会大吼一句:“能不能别烦了,带上耳机好吗!”。

有时我心情实在太糟,也会摆着臭脸,无端把她的心情也拉下水单看一面,卓绝这个人简直坏透了!24K纯渣男!但看整体,我想我应该还没那么坏不论我多忙,我都会坚持每周写一封信给女友手写的,虽然字丑了点,但基本都是走心的话。

有一次我印象超深刻。

周五,我开车去接她下班,怕把握不好时间,就提前call个电话给她她拒接了我也没多想,继续直奔她公司楼下没想到她一进车就是发脾气:“你怎么这么蠢啊!你干嘛要打电话?当时正在开会,就因为我手机响了,我被区域经理骂了一顿!”。

我······好吧,考虑到她最近业绩压力大我还是笑了笑,摸了摸她头:“好啦,亲爱的,我知道错了,下次我发微信可以吗?”然后,她居然哇得一下哭了这把我吓一跳,我连忙问怎么了她说,其实她不应该朝我发脾气,这是她自己的问题。

我笑嘻嘻地说:“没事,化解女朋友情绪,这男朋友的天职所在。”

不只是恋人,所有亲密关系都是这样只要关系牢固,稳定的依恋已经建成,那么表达攻击性是很正常的事昨天加班了,心里有点怨今天PPT做的一塌糊涂,心里有点窝火攻击性的稻草越堆越高,怎么办?指向陌生人?当然不妥亲密关系就起作用了。

偶尔对家人不耐烦,有时朝伴侣“作”一下,再或者,同好友知己发发小脾气,以缓释自己。

放心,好的亲密关系从来都是爱与伤害共存“作”,愤怒,不满,这是伤害,会使关系产生裂缝但没关系理解,陪伴,接纳,这是爱,是攻击性的吸收器,可以对关系进行修复如果你问,一起把攻击性憋着不更好吗?那关系就永远没有裂缝啦!。

很遗憾,那我们个个都得成老好人了。一个永远不会吵架,只会说“好”、“是”、“你说得对”,但内心却充满愤怒的可怜先生/夫人。

讲到这,这又得说一个度的问题这世界绝大部分事情都是这样,太少了会把人饿死,太多了会把人撑死,得有个合适的限度天天板着个脸,就知道拿家人撒气,那就成了“窝里横”,简直比苏大强还讨厌怎样去把握这个分寸呢?不同亲密程度的关系,对坏情绪容纳限度肯定也是不同的。

一个通用技巧是:在对方情绪维持稳定的时候,问其对自己脾气的看法“我上次对你话有点重,你还介意吗?”“像我这样脾气差的人,时间久了,你扛得住吗?”我们以为的只是我们以为的,唯有彼此的真实感受,才是衡量这段关系的不二法门。

总的来说,坏情绪留给了最亲密的人,这很正常,没必要抱着绝对排斥的态度来看待亲密关系之所以强于其他关系,或许正是因为它的强包容性有依恋也有独立有攻击也有接纳愿意正视这些,关系就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爱是滋润,冲突也成了对彼此的一种修炼。

不愿正视,或只允许“好”的存在,而彻底排斥“坏”。

那关系就成了一种空壳。外观相敬如宾,内看尽是空洞——一些不真实、不入心的情感空洞。

关键词: